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新突破——细胞外囊泡样仿生纳米颗粒

发布时间:2023-09-06 16:50     文章来源:未知     作者:百替生物

       纳米技术为精准肿瘤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。细胞外囊泡样仿生纳米颗

粒(EBP)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药物递送平台,具有免疫原性低、循环时间长、

靶向能力强等优点。EBP的研究正在从体外实验发展到体内动物模型和早期临

床试验。

研究背景

       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。传统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缺乏选择

性,导致毒副作用严重,并且易产生耐药性。因此,精准肿瘤学领域的研究

关注于开发靶向给药系统,以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,降低毒性。




       纳米颗粒给药系统由于其高载药量、长循环时间和高生物利用度等特点,

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。过去十年中,有机和无机材料被开发为纳米载体,

以提高治疗分子或基因的递送效率。然而,目前常用的纳米颗粒给药系统在肿

瘤富集度和药物特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。

EBP优势

        细胞外囊泡(EVs)是一类新型的药物纳米载体,它们是细胞中自然释放

的颗粒,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。EVs起着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作用,具有作为

疾病检测、预防、免疫系统调节、抗肿瘤治疗和伤口愈合的诊断和治疗工具的

潜力。基于EV的工程纳米颗粒具有类似EV的囊泡状结构和仿生特性,被称为

细胞外囊泡样仿生纳米颗粒(EBP)。

       EBP具有许多优势,包括免疫原性低、循环时间长、靶向能力强等。为了

增强EBP的靶向能力,可以通过修饰肿瘤特异性配体来实现。此外,EBP可加

载RNA或化疗药物,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。例如,通过靶向尿激酶纤溶酶原

激活受体(uPAR),EBP可实现特异性肿瘤靶向。此外,EBP还可以通过施

加外部光或磁场来激活或促进其抗肿瘤特性。热敏和光敏EBP能够利用热疗/光

动力疗法的双重优势,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。另外,利用pH、热、超声

波、酶和光敏嵌段共聚物可以控制EBP的药物释放,提高药物利用率并减少其

毒性作用。

应用前景

       细胞外囊泡样仿生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,具有广阔的应用前

景。通过增强靶向能力、提高抗癌功效和减少药物毒性,EBP有望在精准肿瘤

学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EBP有望成为靶向癌症治疗

的创新平台。

本期服务顾问

咨询在线QQ

服务热线

400-611-2850


服务和特性

价格和优惠

扫微信咨询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