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ure丨让癌细胞“沉睡不醒”,预防癌症转移

发布时间:2021-06-08 11:10     文章来源:未知     作者:百替生物

原发性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后,体内仍可能潜伏着肿瘤细胞,最终导致癌症的复发,这对癌症的有效治疗是一个重大的挑战。这些癌细胞会悄悄地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,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“休眠”状态。科学家们指出,这个休眠期为癌症的治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疗窗口,控制这个阶段肿瘤细胞的数量和异质性,不让它们“苏醒”从而导致转移瘤生长,对于预防癌症复发至关重要
近日,巴塞尔大学研究员们在《Nature》在线发表了“Hepatic stellate cells suppress NK cell-sustained breast cancer dormancy”文章,文章揭秘了“沉睡”的癌细胞是如何保持休眠的,又是什么让它们“苏醒”并最终形成致命转移瘤。
 

研究人员先后使用了小鼠模型和人体组织样本,以确定肿瘤细胞是如何从原来的乳腺肿瘤迁移到肝脏,又是如何保持休眠状态和醒来的。他们发现,两种细胞类型在癌细胞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关键的“开关”作用。
负责“催眠”肿瘤细胞的是“自然杀伤细胞”(NK)。这类免疫细胞既能够杀死异常或受感染细胞,也可以减缓其增殖。研究人员发现,NK细胞通过分泌一种信使蛋白,即细胞因子干扰素γ(IFN-γ),控制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。另一类细胞竟会负责“唤醒”肿瘤细胞,它们是肝星状细胞(the hepatic stellate cell)。当肝星状细胞被激活时,它们会分泌一种CXCL12分子,与NK细胞上的受体CXCR4结合,从而抑制NK细胞增殖,进而阻止肿瘤细胞继续休眠,肿瘤细胞因此被“唤醒”并开始增殖。

基于上述发现,论文提出了几种有望预防癌细胞转移的方法。第一种是设法延长肿瘤细胞的“休眠”状态,比如基于白细胞介素-15(interleukin-15)的免疫疗法。研究表明肝脏中NK细胞的数量决定了肿瘤是否发生休眠或转移,而白细胞介素-15能够增加组织中NK细胞的数量。类似作用的还有干扰素γ疗法,体外实验表明添加IFN-γ可以推动癌细胞进入休眠状态。第二种则是解除肝星状细胞对NK细胞的抑制作用。所有这些疗法都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疗效与安全性。
NK细胞能够如果它们也能用于防止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,那么就有可能永久性地防止癌症的复发。这项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新的抗癌疗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为患者提供一种预防策略,避免休眠的肿瘤细胞增值成为转移瘤。

参考资料:

[1]Correia, A. L., et, al. (2021). Hepatic stellate cells suppress NK cell-sustained breast cancer dormancy. Nature. Published.DOI:10.1038/s41586-021-03614-z

本期服务顾问

咨询在线QQ

服务热线

400-611-2850


服务和特性

价格和优惠

扫微信咨询我们